文 | AI财经社 周
编 |鹿鸣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疯狂黄金”还在刷新纪录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8月7日盘中,现货黄金一度逼近2075美元/盎司,日内涨约0.55%,再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则一度触及2089美元/盎司,距离210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拥有“中国第一大金矿”的紫金矿业当日在A股和港股的股价也再度上涨,分别报收6.64元/股、5.4港元/股,总市值则达到1685亿元、1370.37亿港元,
实际上,从3月16日的年内低点1451.55美元/盎司,到7月27日现货黄金一举超过2011年以来保持了9年的历史最高纪录1921.15美元/盎司,当天收1942.64美元/盎司,再到8月7日逼近2075美元/盎司,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黄金价格已经大涨超600美元,涨幅接近40%。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的股价也自3月开始持续上涨,从3月19日的年内股价低点3.27元/股,涨至了8月7日的6.64元/股,股价翻了一倍,市值涨了近700亿元,继续稳坐中国金王宝座。而紫金矿业现在所有的“光芒”都离不开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这个灵魂人物的神奇“点金术”。
(图源:紫金矿业官网))
点金术让矿山变废为宝
1957年,陈景河出生在福建永定的一户普通教师家庭,打小就喜欢与石头打交道,后来又于恢复高考当年成功考入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进入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主要勘察汀江两岸。
“我总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想到紫金山上去普查。”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陈景河与地质小组的同伴一头扎进紫金山,开始对紫金山矿产进行勘察,由此开启了与紫金矿业的不解之缘。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以北、汀江左岸,山中“怪石嶙峋,耸峙天表”,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金、铜矿,当地人形象地比喻其为“铜娃娃戴金帽子”。但从1960年至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勘探,均未发现在紫金山上勘探出有价值的矿藏。
但陈景河偏不信这个邪,他带着勘探队在紫金山脚下安营扎寨,每天天刚亮就背着包往山上跑,有时甚至在山顶一呆就是两个多月,住破庙、钻老洞,是常有的事儿。
在紫金山待了十年,陈景河终于在35岁这年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矿山,且经过一系列科学鉴定,紫金山被认为同时拥有大型金矿和特大型铜矿。
然而,这座他花了10年“黄金年华”才发现的金矿,却面临着无人愿意开采的尴尬境地。1992年,相关专家在进行开发性工业试验后,认为紫金山铜矿储量预计达116万吨,但金矿储量却仅有5.45吨,而且大部分矿石品位低,开采后很难盈利。紫金山金矿因此被认为是开发的“鸡肋”,并被国家下放给了上杭县开发。
但陈景河不死心,于当年9月辞掉了自己作为福建省地质局最年轻高级工程师的“铁饭碗”,主动申请去了紫金山金矿所在的上杭县矿产公司(紫金矿业前身),出任总经理,自己开发紫金山金矿。彼时,这家公司还是一家只有76名职工,总资产351万元,靠买卖零星矿产品度日,年净利润仅3万元的无名小企业。
(图源:紫金矿业官方微信公众号)
之后的几年间,靠着自己独有的“点金术”,陈景河开始带领紫金山及紫金矿业“逆天改命”。
为了实现低品位基础上的开发盈利,陈景河决定另辟蹊径。在黄金采矿业,有一种成本较低的“堆浸工艺”,但因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效果不好而很少在南方使用。陈景河却根据紫金山金矿的矿石特点,大胆选用了投资额低、生产成本低的堆浸工艺,用700万元创造了年处理矿石5万吨规模的能力。
后来,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他又进行了多次技改,通过对矿石进行“破碎→筛分→洗矿→重选”等多套工艺,攻克了矿业界的技术难题,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紫金山矿山变废为宝,具备了开发的可能。
与此同时,紫金矿业的开发成本降至了当时行业平均水平的10%-20%,紫金山预计可开采的黄金储量,也从最初的5吨,暴涨到300吨,再到500吨,很快发展成为了全国金矿储量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的单体矿山。
不过,这种“炼金术”在降低开采成本的同时,也使其在后来的发展中,多次陷入“环保门”事件,其中又以2010年发生的紫金矿业“7·3”污染事件对紫金矿业的打击最大。
据悉,2010年7月3日,持续强降雨后,紫金矿业旗下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造成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渗入汀江,导致下游水体污染和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紫金矿业却直到7月12日才发布公告披露了该事件。
这一事件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成为舆论焦点,紫金矿业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市场形象和口碑骤降,股价应声而跌,涉事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也因此被关停,一直到2013年初才被批复同意恢复生产。陈景河自己则因紫金矿业未能及时披露该项重大事故及后续进展情况,而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
“2010年对企业的打击非常沉重”,陈景河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为了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紫金矿业不仅在事发处立了一块近两米高的“警示碑””,还将7月3号定为了集团的环境安全日,将7月定为了“环保月”。
资本术成就千亿中国金王
陈景河的高超“点金术”不仅表现在将紫金山“变废为宝”上,也体现在了紫金矿业逐梦资本市场和进军国际市场的故事上。
资料显示,随着紫金山金矿的开采,紫金矿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它的总资产已经达到约6亿元,年度销售收入约4亿元,是8年前的200倍。
但陈景河并不满足于此,并在2000年,他提出“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国内矿业领先-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三步发展战略,决心带领紫金矿业“走出去”,并计划“10年再造10个紫金”,使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到2010年分别达到60亿元、4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景河开始分几步对公司进行改制,并最终于2000年9月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2008年4月25日又回归A股,在上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元。
资本助力下,紫金矿业以更快的速度狂奔。从2000年开始,紫金矿业抓住黄金价格走低的时机,先后将贵州水银洞金矿、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吉林珲春金铜矿、西玉龙铜矿等一批极具价值的矿山全部以低价收入囊中。
而在海外市场上,紫金矿业先是在2005年以195万加元拿下了加拿大顶峰矿业公司2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获得了顶峰矿业在加拿大BC省的黄金和其他矿产品勘探权。
随后,紫金矿业又拿下了俄罗斯铅锌矿、中亚塔吉克ZGC金矿、吉尔吉斯坦左岸金矿、澳洲黄金公司、巴布亚新几内亚黄金公司、刚果铜矿等多个海外矿场资源,更是在2007年,以要约方式成功收购英国伦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为中国公司以全面要约方式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也是中国收购英国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图源:紫金矿业2019年年报)
通过在国内和国外频繁买进矿产资源,紫金矿业的矿产规模早已翻番。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紫金矿业在国内14个省(区)和海外11个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2019年,金资源储量约1886.87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83%,矿产金产量40.8吨,约为国内总量的12.98%;铜资源储量约5725.42万吨,约为国内总量的50.03%;矿产铜产量36.99万吨,约为国内总量的22.73%,是国内领先的黄金生产企业和矿产铜生产企业。
业绩上,紫金矿业早在2006年就提前实现了“10年造1个紫金”的目标,此后业绩更是一路狂飙。数据显示,2016年,紫金矿业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尚为107.8亿元、16.99亿元,到2019年,这两个数字就分别变成了1362亿元、42.84亿元,营收翻了超10倍。
2020年7月,紫金矿业更是凭借着较高的营收和净利润排在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第77名,较之2019年上升了十名,甚至超过了光大银行、比亚迪、顺丰、百度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额的业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紫金矿业的“造富效应”同样堪称行业典范。
早在2009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09胡润矿产富豪榜》上,就有陈发树、柯希平、谢福文等6位投资紫金矿业的富豪上榜,合计身家304亿元,其中,又以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身家最高,以165亿元财富排在矿产富豪榜榜单第一名。
据悉,2000年底,陈景河曾为紫金矿业引入福建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作为股东,陈发树及柯希平正是在这时候进入,以0.1元的面值、几千万元的投资成本,合计拿下了紫金矿业6.1亿股股份。
这些股份的价值在紫金矿业登陆A股后直接暴涨了几百倍,陈发树和柯希平也在紫金矿业带来的巨额财富助力下,进入到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分别成为了福建首富和厦门首富。2009年,紫金矿业股票刚解禁,陈发树和柯希平就相继减持,将纸面财富“落袋为安”,分别套现约42亿元、7亿元。
与此同时,陈景河也在当年进行了减持,转让2759.4万股,套现约2.52亿元,减持后持股数变为0.87亿股。此后十余年间,陈景河又多次买入或卖出紫金矿业股票,将持股数长期保持在了1亿股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27日,陈景河还减持了5100亿股紫金矿业股票,交易价格未知,但如果以当天6.02元/股的收盘价进行估算,套现金额将达到3.07亿元。
股权变动后,陈景河的剩余持股数约为6205万股。以8月7日收盘时紫金矿业在A股市场6.64元/股作为基础进行估算,陈景河目前持有的股票市值约为4.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