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秋菊打官司剧情介绍分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后,王庆来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丈夫被踢伤,她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样的事一定得找个说理的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政府告状。经过乡政府李公安的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她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和村民连夜冒着风雪送秋菊上医院,使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秋菊一家对村长非常感激,也不再提官司的事了。但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市法院发来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 幕后花絮 为了得到满意的效果,该片拍摄时用了大量胶片,占全片50%的偷拍镜头都重拍多遍,本来用超16毫米摄影机拍摄,胶片和洗印费应该节省三分之一,但剧组不但没省下钱,还增加了耗片量,共用了10万尺胶片,相当于五部影片的量。该片只有四个专业演员,90%的角色是由与角色相同身份的非职业演员扮演,就连片中的家庭成员也基本上由当地农村里真实的家庭成员来充当。摄制组在开拍前两个月进驻外景地,巩俐由于在香港拍《梦醒时分》,比大家晚了一个月到达,但她学的陕西话却很像。该片在北京试映时,放映了十几分钟有的观众仍没意识到巩俐已经出场,当被告之秋菊就是巩俐时,不禁惊讶得叫了起来。拍摄该片时,巩俐大多数是在感冒发烧状态下进行的,最终昏倒在雪地里。最终她凭借该片成为第一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华人演员。演妹子的中学生与巩俐关系非常好,在拍妹子在市区跑丢的戏时,拍了四五次,每次巩俐一哭、一发火,她也难过得陪着哭。与原作的差异故事发生的地域 幕后制作 1991年,张艺谋计划把《一地鸡毛》改编成电影,而且把背景从北京改到重庆,创作班子也到了重庆,但最终张艺谋因为找不到感觉而放弃了这个项目。本来在重庆采景的摄制组全闲下来。某天,他们从报亭买回一堆文学刊物,从里面发现了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张艺谋看过后很是喜欢,觉得小说写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故事中还包含着很多内容可以供他展开。于是,他赶紧联系陈源斌签订了版权合同,又请来刘恒担任编剧 。当时已经拍摄了《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影片的张艺谋认为,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导演相比,大陆导演,包括他自己,在拍片时思考的重点没有放在对“人”的关注上。所以他希望能借《秋菊打官司》一片“补课”,增加对“人”的关注。他还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在叙述存在弱点,有意借机磨练自己叙述的能力 。另外,按照张艺谋的理念,一部影片要有很多真实的生活细节才能构成,这需要创作者对生活有深刻了解,而南方农民的生活他不了了解,所以,他把故事背景改为自己熟悉的陕西农村 。刘恒完成的第一稿是比较轻松的生活喜剧,摄制组的主创人员都觉得有戏,唯有张艺谋觉得乏味。他认为,这种故事如果按常规手法来拍,无论拍得多好也只是一个传统的故事,不会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虽然也有人提出用拍《老井》的办法拍,但是张艺谋觉得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态,很难像《老井》一样下苦功夫,拍得再好也拍不过《老井》,而且两部作品的情况也不同 。在为电影的风格苦恼了一段时间后,张艺谋突发奇想,提出采用偷拍方式拍成纪实风格,这个想法激起了主创人员的创作激情,摄影师池小宁提议使用超16毫米的摄影机。为了配合纪实的拍摄手法,刘恒又写了第二稿,尽可能拿掉戏剧性事件和戏剧性台词,使剧本保持在一个生活性的、松散的状态。同时,主创人员即兴编了一些故事加了进去 。在改编时,刘恒把电影所要表现的故事内涵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社会性层面,讲述民告官的故事,第二层是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层面,即一个受到损害的弱者维护自身尊严,第三层是哲学命题层面,涉及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思索 。张艺谋要求演员提前两个月陇县石尧村体验生活,与当农民一起生活,交朋友,学语言,熟悉生活习惯,模仿形体动作。他为演员们开会,让他们看大量的纪录片。演员们得知影片是纪实风格后都很配合,考虑每场戏时,凡是觉得戏剧性太强的地方就坚决去掉。此外,剧组还带了三台摄影机,每天把演员与老乡在一起的情景拍下来,使群众对摄影机习以为常,为以后的正式拍摄打下基础 。由于小说女主人公是个中年妇女,张艺谋担心过巩俐太漂亮,与角色差异太大。他看过巩俐在片场装大肚子逗人发笑的情景,便提议把秋菊设定为孕妇,通过异态的形体帮助她进行表演。为了巩俐的表演更真实,又给秋菊加了一个妹子 。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张艺谋决定电影中一半的镜头采用偷拍。偷拍时,导演和摄影师不喊“预备开始”,也不打板,演员不知道导演和摄影机藏在哪里,台词是头天晚上谈好的。等各种技术条件准备好,副导演用无线话筒发出信号,演员从藏在身上的话筒中得到信号就开始表演。采用双机拍摄,有时一个镜头拍20遍 。 制作发行 主创单位制作公司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发行公司1.索尼经典 (美国)2.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阿根廷)3.Golem Distribución S.L. (西班牙)4.Film Arte (阿根廷) 上映情况上映国家/地区上映日期中国1992年2月1日中国1992年8月31日(北京)意大利1992年9月7日(威尼斯电影节)美国1992年10月2日(纽约电影节)比利时1992年11月26日(根特)法国1992年12月9日荷兰1993年2月18日美国1993年4月16日德国1993年4月22日英国1993年5月7日西班牙1993年6月4日日本1993年6月19日阿根廷1993年6月24日瑞典1993年7月16日澳大利亚1993年9月30日加拿大1993年 (萨德伯里国际电影节)匈牙利1994年4月14日丹麦1994年4月29日捷克2003年1月28日(菲比奥电影节)美国2005年10月7日(环太平洋电影节)